版权所有@杭州高谱成像技术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40412号-2 网站地图
Design By: Yushangweb
教育科研

行业现状

全国高等学校共计 3117 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 2868 所,含本科学校 1308 所、高职(专科)学校 1560 所,成人高等学校 249 所。 

 

2022 年中国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数为 2871 个,其中中央属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数为 743 个,地方属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数为 2128 个。另外,截至 2024 年,全国重点科研院所有 458 家,含中央级科研院所 259 家和国家级科研院所 199 家。  

 

全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在推动科学进步、支撑产业升级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科研人员要想取得科学研究的不断突破,拥有高效的科研工具具有极端重要性。高光谱技术由于其图谱合一的独特优势,作为物质指纹的重要衡量工具,在科研院所拥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技术背景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遥感技术,该技术将图形形态学测量与光谱学分析测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代表着新型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产品方案

        HY-50系列显微高光谱成像仪是专门为显微测量应用推出的一体化精密设备。该设备将自动推扫型高光谱与显微镜结合,借助显微镜的光路系统,可以不必推扫样品就能实现对显微视场内样品的成像光谱采集,获得样品精细空间图像的同时得到高光谱信息,在生物医学、材料分析、生命科学及证物分析等多种显微测量应用领域将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HY-6010-S可见近红外便携式高光谱成像仪,是一款适用于野外作业的光谱成像系统,主机内置电源模块,无需繁琐的外部接线,配合野外专业三脚架,具备快速架设、快速完成采集作业的优势。

      HY-6010-S内置推扫便携式高光谱成像仪 配备了激光测距模块和自动对焦镜头,可快速完成高光谱相机的自动对焦,并通过内置推扫结构完成数据采集作业,方便快捷。便携式高光谱成像仪,为农林研究、生态环境、考古文物和等场景。

      HY-80系列实验室高光谱成像仪是一款专门为实验室环境定制的专用设备,能够实现对物质定性、定量、定时、定位信息的精准检测,是一台“图谱合一”的专业化科研设备。

       HY-80系列实验室高光谱成像仪,核心分光模组完全由高谱公司自主研发,支持选配多种型号图像传感器,并搭配超高像素高清相机实现高空间分辨率与高光谱分辨率的完美融合。同时,HY-80系列可选配自研线性光源和定制暗箱,最大程度减少外部环境对样品检测带来的影响,结合独有的时空辐射校正功能,确保获得稳定的标准化高光谱数据。

应用案例

       在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中,高光谱产品(如高光谱相机、高光谱成像仪和机载高光谱系统等)凭借其“图谱合一”的核心优势(既获取空间图像信息,又捕捉每个像素的连续光谱特征),成为物质成分分析、状态监测、过程解析的关键工具,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以下按科研场景的学科分类,详细介绍其典型应用:

 

一、农业与生态环境领域:植被监测与生态评估

高光谱技术能通过植被的光谱指纹反演生理状态、成分含量及生态系统功能,是农业与生态科研的核心手段之一。

1. 植被生理与胁迫监测

   - 核心逻辑: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植被生理指标强相关(如近红外波段反映生物量、红边波段(700-750nm)反映叶绿素含量、短波红外波段(1400-2500nm)反映水分/糖分含量)。 

   - 典型场景: 

     - 高校农学实验室研究干旱/盐碱胁迫对作物(小麦、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用高光谱相机拍摄叶片,通过光谱数据计算叶绿素含量(如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叶片水分含量,分析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 

     - 生态研究所监测病虫害早期预警”:如松树线虫病早期(叶片未显黄化时),高光谱数据可捕捉到针叶中类黄酮、叶绿素的细微变化,比肉眼观察提前2-4周发现胁迫信号。

2. 作物品质与产量估算

   - 典型场景:农业院校研究作物品质(如小麦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度)与光谱特征的关系”:通过田间高光谱成像,建立“光谱指数-品质成分”的定量模型,实现非破坏性的品质预测;同时结合生长季的高光谱时序数据,反演作物生物量,为产量估算提供科研数据支撑。

3. 生态系统碳汇与动态评估

   - 典型场景:生态研究所开展草原/森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利用高光谱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LAI),结合光合模型计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或通过高光谱监测湿地植被(如芦苇、红树林)的分布与长势,分析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二、水文与海洋领域:水质监测与海洋生态研究

高光谱技术能通过水体中物质(如浮游植物、悬浮物、污染物)的光谱散射/吸收特征,实现水质参数的定量反演与海洋生态评估。

1.内陆水体水质监测 

   - 典型场景:环境科学实验室研究湖泊/河流的富营养化程度”:通过高光谱数据反演水体中叶绿素a(浮游植物指标)、总悬浮物、溶解性有机物(CDOM)的浓度,分析富营养化的时空变化;或研究“工业废水排放对水质的影响”:识别废水中特征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的光谱信号,追踪污染扩散路径。

2.海洋生态与赤潮监测 

   - 典型场景:海洋研究所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光谱特征的关系”: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有独特的色素光谱(如甲藻的藻胆素在550nm附近的吸收峰),通过高光谱数据区分群落组成,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或研究“赤潮早期预警”:通过高光谱监测赤潮生物(如夜光藻)的叶绿素浓度变化,比传统采样监测提前1-2周发现赤潮征兆。

3.  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 典型场景:水文实验室研究不同水深、底质对水体光谱的影响”:通过水下高光谱仪测量水体的下行辐照度、上行辐亮度,计算水体的漫衰减系数、遥感反射率,建立水体光学模型,为卫星遥感水质反演提供地面验证数据。

 

三、地质与资源勘探领域:矿物识别与资源mapping

高光谱技术能通过矿物的特征吸收峰”(如羟基矿物在2200nm附近的吸收、铁氧化物在500-900nm的吸收)实现精准识别,是地质科研的“遥感显微镜”

1.  矿物成分与岩性分析   

   - 典型场景:地质院校研究矿区岩性划分与矿物赋存状态”:在野外通过便携式高光谱仪采集岩石表面光谱,结合实验室光谱数据库(如USGS矿物光谱库),识别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的种类与含量;或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相机,对矿区进行大范围成像,绘制“矿物分布图谱”,分析矿体的延伸方向。

2.  油气与矿产资源勘探   

   - 典型场景:资源研究所开展油气微渗漏监测”:油气藏上方土壤中的烃类物质会改变植被光谱特征(如导致植被叶绿素含量降低、红边偏移),通过高光谱数据捕捉这种“异常光谱信号”,辅助圈定油气勘探靶区;或用于“盐湖锂资源调查”:高光谱数据可识别盐湖中锂盐(如氯化锂、硫酸锂)的特征光谱,反演锂含量分布,为资源储量评估提供数据。

3.  土壤类型与退化监测   

   - 典型场景:土壤学实验室研究土壤有机质含量、盐碱化程度的空间分布”:通过高光谱仪测量土壤样本的光谱反射率(如有机质在1400nm、1900nm附近的吸收峰),建立“光谱-土壤属性”模型;再结合田间高光谱成像,绘制土壤退化(如沙漠化、盐碱化)的空间图谱,分析退化机制。

 

四、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细胞/组织分析与疾病诊断

高光谱技术能在无标记”或“弱标记”条件下,通过生物组织的固有光谱(如血红蛋白、胶原蛋白、脂质的特征光谱)解析成分与状态,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无损、高分辨率的工具。

1.  细胞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   

   - 典型场景:生物医学实验室研究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光谱变化”:用高光谱成像仪捕捉细胞在凋亡不同阶段的光谱特征(如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导致的600-650nm波段光谱变化),分析凋亡相关分子的动态分布,无需依赖荧光标记,避免标记对细胞活性的干扰;或研究“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光谱差异”:通过高光谱数据识别癌细胞中核酸、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为癌症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2.  组织病理与疾病诊断   

   - 典型场景:医学院研究肿瘤边界精准识别”:在病理切片检测中,高光谱成像能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如乳腺癌组织中胶原蛋白的1300nm、1700nm波段吸收与正常组织不同),辅助病理医生确定肿瘤浸润范围;或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脑组织光谱特征”:通过高光谱分析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情况,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科研模型。

3.  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 典型场景:植物学实验室研究基因编辑对作物光谱特征的影响”:如编辑水稻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后,通过高光谱数据对比突变体与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差异,验证基因功能;或研究“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对叶片光谱的调控”:分析激素处理后叶片红边位置、水分含量的变化,揭示激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

 

五、材料科学与工业检测领域:材料表征与缺陷分析

高光谱技术能通过材料的光谱特征(如化学键振动、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反射峰)解析成分、结构及缺陷,为材料研发与性能优化提供精准数据。

1.  新型材料表征与性能分析   

   - 典型场景:材料科学实验室研究纳米材料(如量子点、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用高光谱仪测量纳米材料的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分析尺寸、形貌对其光学特性(如量子产率、波段偏移)的影响;或研究“光伏材料(如钙钛矿、晶硅)的光谱响应”:通过高光谱成像检测材料不同区域的光吸收效率,分析缺陷(如空位、杂质)对光伏性能的影响。

2.  材料缺陷与老化监测   

   - 典型场景:工程材料研究所研究金属腐蚀、聚合物老化的过程”:用高光谱相机监测金属表面腐蚀产物(如氧化铁、氧化铜)的光谱变化,分析腐蚀速率与环境(湿度、温度)的关系;或研究“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内部缺陷”:通过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识别材料内部的裂纹、分层(缺陷区域的光谱反射率与正常区域差异显著),无需破坏材料结构。

3.  半导体与电子材料检测   

   - 典型场景:微电子实验室研究半导体芯片的掺杂浓度与光谱关系”:通过高光谱数据反演芯片中杂质(如硼、磷)的分布浓度,分析掺杂工艺对芯片电学性能的影响;或研究“LED芯片的发光均匀性”:用高光谱成像仪捕捉LED芯片不同区域的发光光谱,评估芯片封装工艺的稳定性。

 

总结:高光谱科研应用的核心价值

高校和研究所对高光谱产品的应用,本质是利用其“ 无损检测、精细解析、时空连续 ”的优势,解决传统技术(如化学分析、肉眼观察、单点采样)无法覆盖的科研需求——无论是微观的细胞成分分析、中观的作物胁迫监测,还是宏观的生态系统评估,高光谱技术都能为科研提供“从空间分布到成分定量”的全维度数据,推动各学科从“定性描述”向“定量解析”、从“单点研究”向“时空动态分析”升级。

 


留言

如果您想与我们取得联系,请填写下面的表格,以便您的查询可以直接联系到适合的联系人。
电话
0571-83729176
手机
15305811932 (微信同号)
邮箱
sales@hhitgroup.com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云栖小镇海思科创园总部园区2幢503室

版权所有@杭州高谱成像技术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40412号-2 网站地图

Design By: Yushangweb